UpdateTime:2024/6/12 12:40:42
全美航空(US Airways)是美國一家已解散的航空公司,曾以亞利桑那州坦佩(Tempe)為總部。至2006年5月為止,全美航空是美國的第五大航空公司,擁有358架主航線(xiàn)用大型噴射客機與295架小型客機,航線(xiàn)包含在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夏威夷、與歐洲等地區共240個(gè)目的地。該公司全球現有35,584名員工,每天營(yíng)運3862班航班。
全美航空在2005年底被美西控股(America West Holdings Corporation)并購,但是新公司仍取名為“全美航空”,美西控股也跟著(zhù)改名為全美集團(US Airways Group, Inc.)。到2007年,經(jīng)政府核準后,全美航空的運作與美西航空合并,于同一張營(yíng)運執照下經(jīng)營(yíng)。2013年,全美集團與美國航空原母公司AMR公司合并為美國航空集團。全美航空于2015年10月16日營(yíng)運最后一班航班,其后所有航班營(yíng)運均并入美國航空,訂位系統也于當晚由原有的Shares轉換至美國航空使用的Sabre。
結束營(yíng)運前,全美航空除原有的夏洛特(CLT)、費城(PHL)與華盛頓雷根(DCA)三個(gè)樞紐外,亦有因合并美西航空而于后期新增的菲尼克斯(PHX)樞紐。
該航空公司也曾設有另一品牌全美航空飛梭(US Airways Shuttle),為美國東北部市場(chǎng)提供每小時(shí)出發(fā)的航班。地區性的短程航線(xiàn)則由全美航空快運(US Airways Express)經(jīng)營(yíng),由小型航空公司承辦以及子公司經(jīng)營(yíng),這些航線(xiàn)2015年10月17日起都轉以美鷹航空的名義營(yíng)運。
全美航空 US Airways | ||||
---|---|---|---|---|
|
||||
|
||||
創(chuàng )立于 | 1939年(為All American Aviation Company,中文譯名由來(lái)) | |||
終止運營(yíng) | 2015年10月17日(與美國航空合并) | |||
樞紐機場(chǎng) | 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chǎng) 費城國際機場(chǎng) 菲尼克斯天港國際機場(chǎng) 華盛頓雷根國家機場(chǎng) | |||
重點(diǎn)機場(chǎng) | 紐約拉瓜地亞機場(chǎng) 波士頓羅根國際機場(chǎng) | |||
飛行常客 獎勵計劃 | Dividend Miles | |||
貴賓休息室 | 全美航空俱樂(lè )部 | |||
航空聯(lián)盟 | 星空聯(lián)盟(2004年-2014年) 寰宇一家(2014年-2015年,聯(lián)屬成員) | |||
機隊數量 | 358 | |||
通航城市 | 176 | |||
總部 | 亞利桑那州潭蓓 | |||
網(wǎng)站 | http://www.usairways.com |
全美航空最早由杜邦家族中的理查·C·杜邦(1911年-1943年)和小亞歷西斯·菲利斯·杜邦(1905年-1996年)投資成立。1939年公司成立時(shí)名為All American Aviation Company,以俄亥俄河谷地為營(yíng)運范圍,并以匹茲堡為中心。1949年起業(yè)務(wù)重心由航空郵務(wù)移轉至客運服務(wù)。1952年再度改名為亞利根尼航空(Allegheny Airlines,源自賓州西部的亞利根尼河和亞利根尼山脈)。
亞利根尼航空持續擴張,1966年引進(jìn)麥道公司道格拉斯DC-9噴射機,繼1968年并購了大湖中央航空(Lake Central Airlines),1972年再并購摩霍克航空(Mohawk Airlines)之后,成為美國東北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亞利根尼航空并與漢森航空(Henson Airlines,全美快捷航空中的彼得蒙航空前身)達成全球第一個(gè)班號共用協(xié)議,漢森航空以亞利根尼空中通勤(Allegheny Commuter)名義經(jīng)營(yíng)。
1978年,美國國會(huì )通過(guò)航空公司解除限制法案,隔年亞利根尼航空改名成為USAir,并將航線(xiàn)延伸到美國南部。1980年代早期,美國東北部主要由其伙伴公司蘭森航空(Ransome Airlines)經(jīng)營(yíng),也在此時(shí),USAir的總部也從匹茲堡搬到華盛頓特區近郊,但匹茲堡在其后20年仍為USAir的主要樞紐。
USAir是首批使用波音737-300型噴氣式客機的航空公司,主要用于應付佛羅里達州快速成長(cháng)的旅客需求。USAir當時(shí)擁有全世界最大道格拉斯DC-9型機隊,并且向麥道公司采購更多新飛機。但在1970年代末期,麥道公司并沒(méi)有發(fā)展新機型的計劃。在麥道公司破產(chǎn)并與波音公司合并后,波音大力向USAir推銷(xiāo)737系列機型,1984年11月28日第一架波音737-300型噴射機交機。
USAir在1980年代末期大幅擴張,先后買(mǎi)下以圣地牙哥為基地的太平洋西南航空(PSA,Pacific Southwest Airlines)及以北卡羅萊納州溫斯頓─撒勒姆為基地的彼得蒙航空(Piedmont Airlines)。在這二次并購中,USAir得到了巴爾的摩(BWI)、夏洛特(CLT)、雪城(SYR)和德頓(DAY)四個(gè)樞紐以及往美國西岸與彼得蒙航空往倫敦蓋威克機場(chǎng)(LGW)的航線(xiàn)。USAir與彼得蒙航空是當時(shí)(1989年)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并購案。
1990年代初期,USAir先后開(kāi)航由美國三個(gè)營(yíng)運中心至歐洲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的新航線(xiàn),買(mǎi)下川普接駁航空(Trump Shuttle)大部分股份并將其更名為USAir接駁航空,進(jìn)而和英國航空策略聯(lián)盟,成為第一個(gè)跨大西洋兩岸的航空聯(lián)盟。此時(shí)有些USAir使用的波音767班機是采用英國航空的涂裝。由于英國航空挹注大量資金,USAir也將主要樞紐匹茲堡機場(chǎng)重新翻修,成為當時(shí)全美設備最新穎的機場(chǎng)之一。
1996年,USAir和英國航空終止合作關(guān)系,并改為現名US Airways。在這段時(shí)間全美航空不斷擴張其在歐洲地區的航線(xiàn)。1998年,全美買(mǎi)下川普接駁航空剩余股份,成立主打低價(jià)策略的子公司大都會(huì )快捷航空(MetroJet),希望與西南航空競爭。
1996年11月6日,全美航空向歐洲空中客車(chē)公司下單訂購400架A320窄體飛機,首波為120架,為當時(shí)最大的單一飛行載具訂單。1998年,全美繼續向歐洲空中客車(chē)公司訂購30架A330或A340廣體飛機,首波為7架A330-300型。這二波采購的目的,除了淘汰全美舊型飛機之外,更把全美航空推向全球性的航空公司。
雖然在1990年代中期全美航空仍有盈余,美國東北部的高密度班次及高操作成本使得全美航空企圖與其他航空公司合并。2000年5月24日,聯(lián)合航空母公司提出以43億美元并購全美航空,但遭到工會(huì )、消費者保護組織和反托拉斯法反對。經(jīng)過(guò)折沖,美國聯(lián)邦政府否決此項合并案,聯(lián)合航空在2001年7月27日以5000萬(wàn)美元賠償金放棄并購計劃。
2000年起,全美航空開(kāi)始淘汰舊有機型,以空中客車(chē)A320型取代。
全美航空是華盛頓雷根國家機場(chǎng)(DCA)最多航班的航空公司,雷根國家機場(chǎng)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后比其他機場(chǎng)有更高規格的安全規定,因此全美受到比其他航空公司更大沖擊。由于財務(wù)困難導致:
2002年8月11日,全美航空宣告進(jìn)入破產(chǎn)保護程序。航空運輸穩定理事會(huì )(Air Transportation Stabilization Board)提供貸款,因而在短期之內就結束破產(chǎn)狀態(tài)。2005年10月19日,其他來(lái)源的貸款將這筆債務(wù)清償。
2003年,全美航空停止美國國內線(xiàn)免費供餐服務(wù),旅客必須付費購買(mǎi)飛機上的餐點(diǎn)。目前在大部分700哩(1126公里)以上的航班都可以買(mǎi)到三明治和生菜沙拉。
為了進(jìn)一步改善財務(wù)狀況,匹茲堡樞紐正式于2004年關(guān)閉,并開(kāi)始使用由西南航空引入的多點(diǎn)直飛模式,取代原本中心輻射型(hub-and-spoke)的營(yíng)運模式。事實(shí)上,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美國大部分航空公司都使用多點(diǎn)直飛。目前全美航空提供美國東岸的主要機場(chǎng)點(diǎn)對點(diǎn)直飛班機,例如華盛頓雷根國家機場(chǎng)、紐約拉瓜地亞機場(chǎng)以及勞德岱堡-好萊塢國際機場(chǎng)。其他航空公司在這些航點(diǎn)之間并未提供頻繁的直飛班次,大城市間的直飛班次帶來(lái)較高利潤,因此全美航空的營(yíng)運狀況得以改善。
2004年5月4日,全美航空成為星空聯(lián)盟的第15個(gè)成員。
然而,高油價(jià)以及勞資雙方談判破裂使得全美航空在2004年9月12日再度進(jìn)入破產(chǎn)保護程序。員工的普遍不滿(mǎn)和異常增加的病假人數造成2004年圣誕節假期期間執勤員工不足,這次事件使得全美的營(yíng)運雪上加霜,甚至有報導臆測全美航空可能會(huì )清算結束營(yíng)業(yè)。美國運輸部最后發(fā)現是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能力不足,而造成公司面臨關(guān)門(mén)危機。
2005年5月19日,全美航空集團宣布以15億美元代價(jià)與亞利桑那州的美西控股(美西航空母公司)合并,美西航空在美國西部的航線(xiàn)與全美航空現有美東、加勒比海及歐洲航線(xiàn)有互補效應,新公司名稱(chēng)仍為“全美航空”,航線(xiàn)遍布全美。
新的全美航空的管理階層由美西航空班底接手,總部也由夏洛特搬到亞利桑那州的潭蓓。整個(gè)接手的時(shí)程約18至24個(gè)月,預計到2007年完成合并,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將會(huì )使用同一張營(yíng)運執照。
2005年9月13日,美西控股95.5%股東同意買(mǎi)下全美航空。
2005年9月15日,破產(chǎn)法院宣布全美航空于2005年9月27日起脫離破產(chǎn)保護。脫離破產(chǎn)保護當日,二家控股公司完成合并,新公司宣稱(chēng)自己為“全世界最大的廉價(jià)航空公司”。2006年1月起,美西航空在各航站的柜臺改掛全美航空商標。2006年2月9日,全美航空成為美國較有歷史的航空公司中使用巴西航太190型客機的第一家。2006年5月,美西航空和全美航空的網(wǎng)站合并,新界面使用不同的圖像表示全美控股集團下不同航空公司的班機;7月,全美航空再向空中客車(chē)公司訂購21架A350型客機。
2006年11月15日,全美航空集團提出與達美航空合并的計劃,收購價(jià)為約80億美元,以現金與全美航空股票各支付一半。12月19日,達美航空的債權人及破產(chǎn)法院否決了此項并購案。2007年1月10日,全美控股提高了收購價(jià),將以50億美元現金及8億9500萬(wàn)股全美航空股票,總價(jià)約在102億美元(依2007年1月9日收盤(pán)價(jià)計算)收購達美航空。1月31日,全美航空宣布放棄并購計劃。
2007年3月4日晚上,全美和美西航空的電腦訂位系統完成整并。全美舊有的Sabre電腦系統淘汰,改用美西航空所使用的QIK系統(以阿瑪迪斯訂位系統為基礎所設計的電腦訂位系統)。一些Sabre原有的功能亦被整并進(jìn)來(lái),這些功能主要是行李秤重和飛行追蹤。原本美西航空的雇員已于2007年9月25日完成這部分的訓練。目前全美航空仍擁有二張營(yíng)運執照,之后將會(huì )合并成一張。公司所屬航班目前仍由舊有的全美和美西航空的飛行人員和飛機分開(kāi)執行,這部分的合并要等到二家舊公司的飛行員工會(huì )與公司談判出新的契約之后才有可能執行。目前美西航空營(yíng)運的班機仍使用IATA代碼HP。這種作法比較接近班號共享,而非實(shí)質(zhì)合并。大部分合并后的航空公司只保留一個(gè)IATA代碼,不過(guò)對于旅客而言,全美使用二個(gè)代碼會(huì )使得轉機時(shí)辨認班機容易些。
在電腦系統完成合并的隔天早上,自動(dòng)報到系統發(fā)生問(wèn)題──在幾個(gè)主要樞紐的QIK自動(dòng)報到系統故障。雖然新系統是穩定的,但舊的報到機臺在連接新系統的線(xiàn)路發(fā)生問(wèn)題。計有數千人受到影響,必須改用人工報到,因而報到柜臺前大排長(cháng)龍。所幸網(wǎng)絡(luò )報到未受影響。
2011年4月, 全美贏(yíng)得 2011 航空品質(zhì)(AQR)中的節點(diǎn)航空營(yíng)運商首獎。全美總裁 Scott Kirby 表示全美是三大美國航空商中最有潛力的合并其他兩家的新星,另兩家為: 聯(lián)合航空、美國航空或達美航空。Kirby 也表示全美身為星空聯(lián)盟一員,合并聯(lián)合航空是很容易達成但是這并不是唯一考量因素。。
身為美國前十大航空業(yè)者,2011年5月份消費者雜志評選客戶(hù)滿(mǎn)意度全美卻是最低分。
2011年5月商業(yè)家雜志 Business Insider發(fā)表美國客戶(hù)滿(mǎn)意調查 “你最恨的19家美國企業(yè)”全美排在第六。
2011年7月飛行員工會(huì )在今日美國報買(mǎi)下全版廣告質(zhì)疑全美航空的安全性,但同時(shí)全美發(fā)布新聞稿給全部員工否認指控。
2013年2月14日,美國航空原母公司AMR公司與全美航空原母公司全美航空集團宣布合并、并獲得雙方董事局批準,合并將會(huì )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且86%的美國國內線(xiàn)市場(chǎng)將有四大航空操控。 美國航空母公司AMR的債權人會(huì )持有新公司的72%股權,而全美航空的股東持有其余的28%股權。合并案于2013年11月27日獲得美國司法部同意,兩公司旋即于同年12月9日完成合并。2014年3月30日,全美航空退出星空聯(lián)盟,并于2014年3月31日加入美國航空所屬之寰宇一家。
2015年10月16日晚間,全美航空營(yíng)運的最后一個(gè)航班US434由舊金山國際機場(chǎng)啟程,并于10月17日早上抵達費城國際機場(chǎng)。
(以英文地名順序編排)
城市 | 國家 | IATA 代碼 | ICAO 代碼 | 機場(chǎng) | 參考 |
---|---|---|---|---|---|
奧爾巴尼 | 美國(紐約州) | ALB | KALB | 奧爾巴尼國際機場(chǎng) |
|
阿布奎基 | 美國}(新墨西哥州) | ABQ | KABQ | 阿爾伯克基國際太陽(yáng)機場(chǎng) |
|
阿倫敦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ABE | KABE | Lehigh Valley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阿姆斯特丹 | 荷蘭 | AMS | EHAM | 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chǎng) |
|
安克拉治 | 美國(阿拉斯加州) | ANC | PANC | 泰德·史蒂文斯安克拉治國際機場(chǎng) |
|
安地卡島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ANU | TAPA | V. C. 伯德國際機場(chǎng) |
|
阿斯彭 | 美國(科羅拉多州) | ASE | KASE | 阿斯彭-皮特金縣機場(chǎng) |
|
雅典 | 希臘 | ATH | LGAV | 雅典埃萊夫塞里奧斯·韋尼澤洛斯國際機場(chǎng) |
|
亞特蘭大 | 美國(佐治亞州) | ATL | KATL | 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chǎng) |
|
奧斯汀 | 美國(德克薩斯州) | AUS | KAUS | Austin-Bergstrom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巴爾的摩 | 美國(馬里蘭州) | BWI | KBWI | 巴爾的摩-華盛頓國際機場(chǎng) |
|
巴塞羅那 | 西班牙 | BCN | LEBL | 巴塞羅那機場(chǎng) |
|
伯利茲 | 伯利茲 | BZE | MZBZ | Philip S. W. Gold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百慕大 | 百慕大 | BDA | TXKF | L.F. Wade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賓漢姆頓 | 美國(紐約州) | BGM | KBGM | Greater Binghamton Airport |
|
伯明翰 | 英國 | BHX | EGBB | 伯明翰機場(chǎng) |
|
伯明翰 | 美國(阿拉巴馬州) | BHM | KBHM | Birmingham-Shuttlesworth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博伊西 | 美國(愛(ài)達荷州) | BOI | KBOI | 博伊西機場(chǎng) |
|
波士頓 | 美國(馬薩諸塞州) | BOS | KBOS | 愛(ài)德華·勞倫斯·洛根將軍國際機場(chǎng) |
|
布里奇敦 | 巴巴多斯 | BGI | TBPB | Grantley Adams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布魯塞爾 | 比利時(shí) | BRU | EBBR | 布魯塞爾機場(chǎng) |
|
水牛城 | 美國(紐約州) | BUF | KBUF | 水牛城尼亞加拉國際機場(chǎng) |
|
伯班克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BUR | KBUR | Bob Hope Airport |
|
伯靈頓 | 美國(佛蒙特州) | BTV | KBTV | 伯靈頓國際機場(chǎng) |
|
卡爾加里 | 加拿大 | YYC | CYYC | 卡爾加里國際機場(chǎng) |
|
坎昆 | 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 | CUN | MMUN | 坎昆國際機場(chǎng) |
|
查爾斯頓 | 美國(南卡羅來(lái)納州) | CHS | KCHS | 查爾斯頓國際機場(chǎng) |
|
夏洛特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 CLT | KCLT | 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chǎng) |
|
芝加哥 | 美國(伊利諾伊州) | ORD | KORD | 歐海爾國際機場(chǎng) |
|
克利夫蘭 | 美國(俄亥俄州) | CLE | KCLE | 克利夫蘭霍普金斯國際機場(chǎng) |
|
科羅拉多泉 | 美國(科羅拉多州) | COS | KCOS | 科羅拉多泉機場(chǎng) |
|
哥倫布 | 美國(俄亥俄州) | CMH | KCMH | 哥倫布港國際機場(chǎng) |
|
科蘇梅爾島 | 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 | CZM | MMCZ | 科蘇梅爾島國際機場(chǎng) |
|
達拉斯 | 美國(德克薩斯州) | DFW | KDFW | 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chǎng) |
|
代托納比奇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DAB | KDAB | 代托納比奇國際機場(chǎng) |
|
丹佛 | 美國(科羅拉多州) | DEN | KDEN | 丹佛國際機場(chǎng) |
|
得梅因 | 美國(愛(ài)荷華州) | DSM | KDSM | 得梅因國際機場(chǎng) |
|
底特律 | 美國(密歇根州) | DTW | KDTW | 底特律都會(huì )韋恩縣機場(chǎng) |
|
都柏林 | 愛(ài)爾蘭 | DUB | EIDW | 都柏林機場(chǎng) |
|
愛(ài)民頓 | 加拿大 | YEG | CYEG | 愛(ài)民頓國際機場(chǎng) |
|
艾爾帕索 | 美國(德克薩斯州) | ELP | KELP | 艾爾帕索國際機場(chǎng) |
|
勞德代爾堡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FLL | KFLL | 勞德代爾堡-好萊塢國際機場(chǎng) |
|
麥爾茲堡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RSW | KRSW | 西南佛羅里達國際機場(chǎng) |
|
法蘭克福 | 德國 | FRA | EDDF | 法蘭克福機場(chǎng) |
|
弗里波特 | 巴哈馬 | FPO | MYGF | 大巴哈馬島國際機場(chǎng) |
|
弗雷斯諾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FAT | KFAT | 弗雷斯諾約塞米蒂?lài)H機場(chǎng) |
|
喬治敦 | 巴哈馬 | GGT | MYEF | 埃克蘇馬國際機場(chǎng) |
|
格拉斯哥 | 英國 | GLO | EGPF | 格拉斯哥國際機場(chǎng) |
|
大開(kāi)曼 | 開(kāi)曼群島 | GCM | MWCR | 歐文·羅伯茨國際機場(chǎng) |
|
格林斯伯勒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 GSO | KGSO | 皮埃蒙特三城國際機場(chǎng) |
|
瓜達拉哈拉 |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 GDL | MMGL | Miguel Hidalgo y Costilla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危地馬拉城 | 危地馬拉 | GUA | MGGT | 拉奧羅拉國際機場(chǎng) |
|
印第安納波利斯 | 美國(印第安納州) | IND | KIND | 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機場(chǎng) |
|
伊薩卡 | 美國(紐約州) | ITH | KITH | 伊薩卡湯普金斯機場(chǎng) |
|
依斯他巴 | 墨西哥(格雷羅州) | ZIH | MMZH | Ixtapa-Zihuatanejo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哈里斯堡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MDT | KMDT | 哈里斯堡國際機場(chǎng) |
|
哈特福德 | 美國(康涅狄格州) | BDL | KBDL | 布拉德利國際機場(chǎng) |
|
檀香山 | 美國(夏威夷州) | HNL | PHNL | 檀香山國際機場(chǎng) |
|
休士頓 | 美國(德克薩斯州) | IAH | KIAH | 休士頓喬治布希洲際機場(chǎng) |
|
杰克遜維爾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JAX | KJAX | 杰克遜維爾國際機場(chǎng) |
|
卡胡盧伊 | 美國(夏威夷州) | OGG | PHOG | 卡胡盧伊機場(chǎng) |
|
堪薩斯城 | 美國(密蘇里州) | MCI | KMCI | 堪薩斯城國際機場(chǎng) |
|
金斯敦 | 牙買(mǎi)加 | KIN | MKJP | 諾曼·曼利國際機場(chǎng) |
|
可納 | 美國(夏威夷州) | KOA | PHKO | 可納國際機場(chǎng) |
|
羅馬納 | 多米尼加 | LRM | MDLR | 羅馬納國際機場(chǎng) |
|
拉斯維加斯 | 美國(內華達州) | LAS | KLAS | 麥卡倫國際機場(chǎng) |
|
利胡埃 | 美國(夏威夷州) | LIH | PHLI | 利胡埃機場(chǎng) |
|
里斯本 | 葡萄牙 | LIS | LPPT | 里斯本波爾泰拉機場(chǎng) |
|
倫敦 | 英國 | LGW | EGKK | 格域機場(chǎng) |
|
倫敦 | 英國 | LHR | EGLL | 倫敦希斯羅機場(chǎng) |
|
洛杉磯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LAX | KLAX | 洛杉磯國際機場(chǎng) |
|
馬德里 | 西班牙 | MAD | LEMD | 馬德里-巴拉哈斯機場(chǎng) |
|
曼徹斯特 | 英國 | MAN | EGCC | 曼徹斯特機場(chǎng) |
|
曼徹斯特 |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 | MHT | KMHT | 曼徹斯特-波士頓機場(chǎng) |
|
曼薩尼約 | 墨西哥(科利馬州) | ZLO | MMZO | Playa de Oro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馬薩特蘭 | 墨西哥(錫那羅亞州) | MZT | MMMZ | General Rafael Buelna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孟菲斯 | 美國(田納西州) | MEM | KMEM | 孟菲斯國際機場(chǎng) |
|
墨西哥城 | 墨西哥(聯(lián)邦特區 ) | MEX | MMMX | 墨西哥城國際機場(chǎng) |
|
邁亞密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MIA | KMIA | 邁亞密?chē)H機場(chǎng) |
|
米蘭 | 意大利 | MXP | LIMC | 米蘭-馬爾彭薩機場(chǎng) |
|
密爾沃基 | 美國(威斯康辛州) | MKE | KMKE | 米切爾將軍國際機場(chǎng) |
|
明尼阿波利斯 | 美國(明尼蘇達州) | MSP | KMSP | 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羅國際機場(chǎng) |
|
蒙特哥貝 | 牙買(mǎi)加 | MBJ | MKJS | Sangster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蒙特利爾 | 加拿大 | YUL | CYUL | 蒙特利爾特魯多國際機場(chǎng) |
|
慕尼黑 | 德國 | MUC | EDDM | 慕尼黑國際機場(chǎng) |
|
默特爾比奇 | 美國(南卡羅來(lái)納州) | MYR | KMYR | 默特爾比奇國際機場(chǎng) |
|
納什維爾 | 美國(田納西州) | BNA | KBNA | 納什維爾國際機場(chǎng) |
|
拿騷 | 巴哈馬 | NAS | MYNN | Lynden Pindli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新奧爾良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 | MSY | KMSY | 新奧爾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國際機場(chǎng) |
|
紐約市 | 美國(紐約州) | JFK | KJFK | 約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國際機場(chǎng) |
|
紐約市 | 美國(紐約州) | LGA | KLGA | 拉瓜地亞機場(chǎng) |
|
紐瓦克 | 美國(新澤西州) | EWR | KEWR | 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chǎng) |
|
諾福克 | 美國(弗吉尼亞州) | ORF | KORF | 諾福克國際機場(chǎng) |
|
奧克蘭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OAK | KOAK | 奧克蘭國際機場(chǎng)(美國) |
|
奧馬哈 |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 | OMA | KOMA | 愛(ài)普利機場(chǎng) |
|
安大略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ONT | KONT | 安大略國際機場(chǎng) |
|
奧臘涅斯塔德 | 阿魯巴 | AUA | TNCA | 貝婭特麗克絲女王國際機場(chǎng) |
|
奧蘭多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MCO | KMCO | 奧蘭多國際機場(chǎng) |
|
奧斯陸 | 挪威 | OSL | ENGM | 奧斯陸加勒穆恩機場(chǎng) |
|
巴拿馬城 | 巴拿馬 | PTY | MPTO | 托庫門(mén)國際機場(chǎng) |
|
巴黎 | 法國 | CDG | LFPG | 巴黎夏爾·戴高樂(lè )機場(chǎng) |
|
費城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PHL | KPHL | 費城國際機場(chǎng) |
|
菲利普斯堡 | 荷屬圣馬丁 | SXM | TNCM | 朱麗安娜公主國際機場(chǎng) |
|
鳳凰城 | 美國(亞利桑那州) | PHX | KPHX | 鳳凰城天港國際機場(chǎng) |
|
匹茲堡 |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 PIT | KPIT | 匹茲堡國際機場(chǎng) |
|
波特蘭 | 美國(俄勒岡州) | PDX | KPDX | 波特蘭國際機場(chǎng) |
|
普洛威頓斯 | 美國(羅德島州) | PVD | KPVD | T.F.格林機場(chǎng) |
|
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 |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 PLS | MBPV | 普羅維登西亞萊斯島國際機場(chǎng) |
|
巴亞爾塔港 |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 PVR | MMPR | Lic. Gustavo Díaz Ordaz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旁達加納 | 多米尼加 | PUJ | MDPC | Punta Cana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羅里 |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 | RDU | KRDU | 羅里-杜漢國際機場(chǎng) |
|
雷諾 | 美國(內華達州) | RNO | KRNO | 雷諾-太浩國際機場(chǎng) |
|
里奇蒙 | 美國(弗吉尼亞州) | RIC | KRIC | 里奇蒙國際機場(chǎng) |
|
里約熱內盧 | 巴西 | GIG | SBGL | 里約熱內盧/加利昂-安東尼奧·卡洛斯·若比姆國際機場(chǎng) |
|
羅徹斯特 | 美國(紐約州) | ROC | KROC | 大羅徹斯特國際機場(chǎng) |
|
羅馬 | 意大利 | FCO | LIRF | 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chǎng) |
|
薩克拉門(mén)托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SMF | KSMF | 薩克拉門(mén)托國際機場(chǎng) |
|
圣克洛伊島 | 美屬維京群島 | STX | TISX | Henry E. Rohlsen Airport |
|
圣基茨 | 圣基茨和尼維斯 | SKB | TKPK | Robert L. Bradshaw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圣托馬斯島 | 美屬維京群島 | STT | TIST | Cyril E. King Airport |
|
鹽湖城 | 美國(猶他州) | SLC | KSLC | 鹽湖城國際機場(chǎng) |
|
圣安東尼奧 | 美國(德克薩斯州) | SAT | KSAT | 圣安東尼奧國際機場(chǎng) |
|
圣地牙哥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SAN | KSAN | 圣地牙哥國際機場(chǎng) |
|
舊金山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SFO | KSFO | 舊金山國際機場(chǎng) |
|
圣何塞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SJC | KSJC | 圣何塞國際機場(chǎng) |
|
卡波圣盧卡 | 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 | SJD | MMSD | Los Cabos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圣胡安 | 波多黎各 | SJU | TJSJ | Luis Mu?oz Marín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圣薩爾瓦多 | 薩爾瓦多 | SAL | MSLP | 薩爾瓦多國際機場(chǎng) |
|
圣塔安娜 | 美國(加利福利亞州) | SNA | KSNA | 約翰·韋恩機場(chǎng) |
|
圣多明哥 | 多米尼加 | SDQ | MDSD | Las Américas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圣保羅 | 巴西 | GRU | SBGR | 圣保羅/瓜魯柳斯-安德烈·弗朗哥·蒙托羅州長(cháng)國際機場(chǎng) |
|
薩凡納 | 美國(佐治亞州) | SAV | KSAV | 薩凡納國際機場(chǎng) |
|
西雅圖 | 美國(華盛頓州) | SEA | KSEA | 西塔國際機場(chǎng) |
|
香農 | 愛(ài)爾蘭 | SNN | EINN | 香農機場(chǎng) |
|
斯波坎 | 美國(華盛頓州) | GEG | KGEG | 斯波坎國際機場(chǎng) |
|
圣喬治 | 格林納達 | GND | TGPY | Maurice Bishop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圣路易斯 | 美國(密蘇里州) | STL | KSTL | 蘭伯特-圣路易斯國際機場(chǎng) |
|
雪城 | 美國(紐約州) | SYR | KSYR | 雪城漢考克國際機場(chǎng) |
|
坦帕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TPA | KTPA | 坦帕國際機場(chǎng) |
|
特拉維夫 | 以色列 | TLV | LLBG | 本·古里安國際機場(chǎng) |
|
圖森 | 美國(亞利桑那州) | TUS | KTUS | 圖森國際機場(chǎng) |
|
韋爾 | 美國(科羅拉多州) | EGE | KEGE | 伊格爾縣機場(chǎng) |
|
溫哥華 | 加拿大 | YVR | CYVR | 溫哥華國際機場(chǎng) |
|
威尼斯 | 意大利 | VCE | LIPZ | 威尼斯馬可孛羅機場(chǎng) |
|
伯堡區 | 圣盧西亞 | UVF | TLPL | Hewanorra International Airport |
|
華盛頓 |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DCA | KDCA | 朗奴·列根華盛頓國家機場(chǎng) |
|
華盛頓 | 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 IAD | KIAD |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chǎng) |
|
西棕櫚灘 | 美國(佛羅里達州) | PBI | KPBI | 棕櫚灘國際機場(chǎng) |
|
威奇托 | 美國(堪薩斯州) | ICT | KICT | 威奇托中陸機場(chǎng) |
|
蘇黎世 | 瑞士 | ZRH | LSZH | 蘇黎世機場(chǎng) |
截至2011年12月,全美航空共有351架飛機。平均機齡為12.8年。
全美航空機隊機型 | 數量 | 訂購中 | 載客量 (頭等/經(jīng)濟) | 服務(wù)航線(xiàn) | 備注 |
---|---|---|---|---|---|
空中客車(chē)A319-112 | 93 | 2 | 124(12/112) |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 全球最大的A320機隊 |
空中客車(chē)A320-214 | 72 | 20 | 150(12/138) | 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 陸續取代波音737 全球最大的A320機隊 |
空中客車(chē)A321-211 | 75 | 24 | 183(16/167) | 美國、加拿大 | 全球最大的A320機隊 |
空中客車(chē)A330-243 | 7 | 8 | 258(20/0/238) | 跨大西洋 |
|
空中客車(chē)A330-300 | 9 | 0 | 291(28/0/263) | 歐洲 | 首行座位為Envoy Sleeper Seats |
空中客車(chē)A350-800 | 0 | 18 | 270(36/234) |
|
2017年投入服務(wù) |
空中客車(chē)A350-900 | 0 | 4 | 330(36/294) |
|
2017年投入服務(wù) |
波音737-4D7 | 32 | 0 | 144(12/132) | 美國、加拿大、加勒比海 | 由A320系列取代 |
波音757-2D7 | 24 | 0 | 176(12/164) 190(14/176) | 美國、墨西哥、加勒比海、歐洲 | 符合ETOPS規定的飛機已裝上反翼 |
波音767-2D7 ER | 10 | 0 | 204(18/186) | 美國、歐洲、巴西 | 未來(lái)將以A350-800取代 |
Embraer 190 | 17 | 3 | 99(11/88) | 美國、加拿大 |
|
總數 | 339 | 79 |
|
|
|
機型 | 退役年份 | 取代機型 | 備注 |
---|---|---|---|
BAe-146 | 1991 | 波音737 | 前PSA機隊 |
福克F28-4000 | 1997 | 全美特快航空機隊 |
|
BAC 1-11 | 1989 | 波音737及全美特快航空機隊 |
|
波音727-100 |
|
波音737及A320系列 |
|
波音727-200 | 2000 | A320系列 |
|
波音737-100 | 2000 | A320系列 | 由美西航空用作營(yíng)運菲尼克斯太陽(yáng)包機 |
波音737-2D7 | 2001/2005 | A320系列 | 全美航空的737-200于2001年全數退役 美西航空的于2005年1月全數退役 |
波音737-3B7 | 2012 | A320系列 |
|
波音747-200 | 1994 | 沒(méi)有 | 由美西航空經(jīng)營(yíng)日本和夏威夷航線(xiàn) |
DC-9-30 | 2001 | A320系列 |
|
福克F100 | 2002 | A320系列 |
|
麥道MD-80 | 2002 | A320系列 |
|
全美航空在USAir和US Airways時(shí)期均有數種不同的飛機涂裝。全美快捷和全美接駁和母公司有類(lèi)似的涂裝。
1979年,USAir開(kāi)始使用新的涂裝,飛機大部分保持金屬原色,機身上漆一條三色側線(xiàn)(橙、紅及棕色),以及公司名稱(chēng)(A以三角型做標記),有些飛機則是白色機身,再漆上三色側線(xiàn)和公司名。1980年代末,全美航空將代表色改為紅、白和藍色。涂裝則沿用原來(lái)的樣式,但三色側線(xiàn)最上方再漆上藍色成為四色側線(xiàn),尾翼則漆以藍色和紅色。此時(shí)起,USAir的企業(yè)識別標志也較標準化,為由襯線(xiàn)體字型書(shū)寫(xiě)的USAir,漆于機身及尾翼。
公司改名為US Airways之后采用新式涂裝。機身上半部為深藍色,下半部則為淺灰色,以一條雙色帶(紅色及白色)分開(kāi),機身上漆有US Airways字樣。目前的企業(yè)識別標志(灰色美國國旗)也在此時(shí)開(kāi)始使用。尾翼采深藍色,頂端則為紅色,上漆有灰色美國國旗。大都會(huì )快捷航空大致采用相同涂裝,但機身上原本US Airways的位置則漆上Metrojet。
2005年與美西航空合并后,全美發(fā)表了新的涂裝,采用了組成全美航空的四家航空公司的代表色:
另外,飛機前艙門(mén)旁也漆有這四家航空公司的企業(yè)識別標志。
全美航空也將數架飛機涂上了組成現在全美航空四家航空公司的歷史涂裝,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機身上的公司名稱(chēng)統一使用US Airways。在歷史涂裝機上,全美航空表現出追求歷史正確性的誠意,某些飛機重新涂裝了數次只為了表現出更歷史正確的涂裝。
彼得蒙航空的歷史涂裝機 以藍色為主,尾翼漆上Piedmont字樣,US Airways字樣則改采紅色以顯示彼得蒙航空的代表色。亞利根尼航空的歷史涂裝機則以灰色為底色,藍色側線(xiàn),尾翼則漆上紅色Allegheny字樣與識別標志。太平洋西南航空的歷史涂裝機則漆以紅色和橙色側線(xiàn),機首則漆上微笑,尾翼上則有PSA字樣。美西航空的歷史涂裝機則僅保留尾翼上原美西航空的企業(yè)識別標志,其他部分并未有與原涂裝的類(lèi)似顏色。
彩繪機概念沿襲自美西航空,目前全美航空班機有二架為國家美式足球聯(lián)盟(NFL)所屬球隊的彩繪機,分別為費城老鷹(2006年10月首航) 及亞利桑那紅雀(2006年12月首航)。2007年1月11日,全美航空宣布將使用三架卡羅萊納黑豹彩繪機,卡羅萊納黑豹隊則將在主場(chǎng)美國銀行體育場(chǎng)周邊放置全美航空的廣告。彩繪機為全美航空與這些球隊行銷(xiāo)合作的一部分,這些球隊的所在地均為全美的樞紐機場(chǎng)(費城、菲尼克斯和夏洛特)。
2007年1月31日,全美航空宣布與匹茲堡鋼人隊合作,除了在主場(chǎng)周邊廣告全美航空外,同年稍晚并推出匹茲堡鋼人彩繪機。
全美航空亦曾是NBA菲尼克斯太陽(yáng)球隊主場(chǎng)全美航空中心(US Airways Center)的贊助商,體育館上方涂有大幅全美航空標志.班機降落菲尼克斯天港國際機場(chǎng)的時(shí)候有機會(huì )看到該建筑。該球場(chǎng)現已更名為托金斯迪克度假酒店球館。
航班 | 日期 | 機型 | 地點(diǎn) | 原因 | 傷亡 | |||
---|---|---|---|---|---|---|---|---|
死亡 | 重傷 | 輕傷 | 無(wú)恙 | |||||
499 | 1986年2月21日 | 麥道DC-9-31 | 賓夕凡尼亞州伊利 | 因跑道積雪沖出跑道 |
|
|
1 | 22 |
5050 | 1989年9月20日 | 波音737-401 | 紐約市拉瓜地亞機場(chǎng) | 起飛時(shí)方向舵失靈 | 2 | 3 | 18 | 40 |
1493 | 1991年2月1日 | 波音737-3B7 |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航管疏失 | 34 | 13 | 17 | 37 |
405 | 1992年3月22日 | 福克F28-4000 | 紐約市拉瓜地亞機場(chǎng) | 除冰程序不適當 | 27 | 9 | 12 | 3 |
1016 | 1994年7月2日 | 麥道DC-9-32 | 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 | 微下?lián)舯┝鲗е嘛w機墜毀 | 37 | 16 | 4 |
|
427 | 1994年9月8日 | 波音737-3B7 |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 方向舵失靈 | 132 |
|
|
|
未知 | 1998年3月11日 | 福克F100 | 賓夕凡尼亞州費城 | 飛機駛離登機門(mén)時(shí)左翼遭油罐車(chē)撞上 |
|
1 |
|
87 |
1127 | 2003年10月16日 | 空中客車(chē)A319-112 | 佛羅里達州坦帕 | 滑行時(shí)失去控制 |
|
1 | 2 | 103 |
未知 | 2004年10月27日 | 龐巴迪挑戰者600-2B19 | 賓夕凡尼亞州費城 | 機翼撞擊地面車(chē)輛 |
|
|
1 | 41 |
4655 | 2005年10月16日 | 畢琪1900D | 紐約州歐登斯堡 | 起飛時(shí)撞上郊狼 |
|
|
|
3 |
231 | 2006年7月27日 | 波音737-3B7 |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 前起落架斷裂 |
|
|
1 |
|
1549 | 2009年1月15日 | 空中客車(chē)A320-214 | 紐約市哈德遜河 | 雀鳥(niǎo)被卷入引擎 |
|
|
78 | 77 |